本校傳承悠久歷史,同時掌握時代脈動,
擁有溫馨的校園環境、蓬勃的學生活動、暢通的溝通管道、
實用的多軌課程結構、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及卓越的師資培育方式,
除致力於教育本業人才之培育外,亦創新拓展相關學術領域,是有志於教育文化產業者最佳的選擇。
本校創立於西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台灣總督府台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台灣總督府台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區)。1945年日本戰敗,本校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1991年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年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本校創校迄今已逾128年,校史悠久,畢業校友二十餘萬人,遍布海內外,於教育、人文藝術、數理、科技、法政、財經各界,均卓然有成。
本校組織系統健全,由校長綜理校務,並設副校長1人,其下分設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及若干行政與輔助單位,並佐以各種委員會及校務會議。
本校目前有專任教師235人,其中博士223人、碩士12人;學生計約六千餘人。系所單位架構如下:
本校自95學年度調整課程基本架構為通識課程及專門課程。大學部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包括通識課程28學分、系內專門課程80~90學分及彈性課程10~20學分。欲取得小學教師職前教育學分資格者,需另修習教育素養與教育專業課程。學生可修讀雙主修、輔系及各式學程,以培養第二專長。各式學程學分採外加方式修習。
本校亦與多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書,提供學生校際選課機會。
本校實施教學基本能力分級鑑定制度,並訂定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實施辦法。各系均分別設定相關英文檢定標準,以及未達標準者之補強課程。
本校教務資訊系統e化,提供網路選課與各項即時查詢功能,亦開設遠距同步教學課程,可在校內收播校外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擇。
本校積極推動學術研究,訂定「推動科技研究發展經費支用辦法」,獎勵教師發表論文及進行國內外教育觀摩。除每年舉辦一次全校性之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外,各系所單位經常辦理各類學術演講及研討會,以分享研究成果與經驗,師生亦執行諸多國科會、教育部等之專案計畫。
在推展國際教育、文化交流與擴增視野方面,本校與美、日、韓、英、義大利及香港、澳門等地共12所大學締結學術協定,目前並有交換學生公費赴日本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留學。
本校圖書館為7層樓建築,可用面積約1,750坪,提供700多個閱覽座位。因應圖書資訊型態與服務需求改變,近年以學習者為中心,陸續進行各樓層空間改造。現有館舍配置,1樓設有借還書服務臺、創意未來學習中心、現期期刊區、開放學習討論空間及報紙區;2樓為兒童少年讀物區及論文區;3樓為芳蘭書房、參考資料區、期刊合訂本區及中文書庫(000-129類);4樓為參考諮詢臺、多媒體資源區、小學課程教材區及教授指定參考書區;5、6、7樓為中西文書庫。現有中外文圖書約54萬餘冊;電子書約99萬餘冊;視聽資料約 2萬餘件;中、外文紙本現刊約430餘種;電子期刊約 6萬餘種;期刊合訂本約2萬餘冊;教育專業微縮片65萬餘片,及多種支援教學研究之資料庫。教育、心理、文史、兒童少年讀物、小學課程教材及日文珍藏舊籍等為主要特色館藏。
本校位於交通便捷的台北都會區,南接台灣大學,左鄰科技大樓,精緻的校園內,花木扶疏,幽雅清新,是師生活動的重心,也是社區人士遊憩的旺地。
本校主要建築物除行政大樓及明德樓、至善樓二棟普通教學大樓外,另有科學館、視聽教育館、圖書館、音樂館、藝術館、體育館、學生宿舍、學生活動中心及古色古香的大禮堂等建築,洋溢著醇厚的人文學風。
科學館樓高五層,提供數理教學、實驗、研究等設施。
視聽教育館內設有與教學媒體、教育工學課程相關之專科教室、錄音室、照相室、媒體圖書室、觀賞小間、遠距教學教室、視聽教室及影帶編輯室。
本校擁有高速網路環境:以Giga光纖專線連接中研院,同時有兩條ADSL做為網路備援,以光纖介接各大樓,上網速率十分優越,另提供隨選視訊、同步及非同步遠距教學之設施及環境。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目前有個人電腦教室6間,配置廣播教學系統,並可架設單槍投影機,直接投射電腦畫面至螢幕,且每台電腦均可與網路連線。另有一間電腦室,設有工讀生並提供學生掃描和列印服務。校內各建築物與學生宿舍普設網點與無線網路基地台,只需使用計網中心所提供每位教職員工及學生之電子郵件信箱、個人網頁的帳號,即可在校內無線上網。
在藝術教育方面,「音樂館」係三層建築,演奏廳可容納320名聽眾,並具有60人樂團演奏舞台。「藝術館」樓高五層,北側供音樂學系教學及研究之用,內設學生練習琴房63間、各類音樂教學教室15間;南側供藝術相關學系教學及研究,並置各類美術、工藝教室、展覽室等,各具特色。此外在重慶南路2段,本校原校長官邸改裝而成的南海藝廊,由本校藝教中心持續舉辦各項展演及講座,已成為一結合城市開放空間、展現前衛實驗性藝術的藝文中心。
在學生生活方面,「活動中心」是師生休閒、購物、集會、聯誼據點。其左右兩側為男女生宿舍,均為五層樓建築,提供學生舒適的居住環境。
體育設施包括:田徑場、體育館、網球場及有夜間照明設備之室外綜合球場。田徑場總長250公尺,面層採人工合成橡膠跑道,彈性及耐候性特佳;內圈操場綠草如茵,提供師生教學運動及社區居民健身之用。體育館內除辦公室外,另有器材室、圖書室、舞蹈、體操、桌球、重量訓練等教室及多功能綜合球場,設備完善。
本校各班均聘有導師,且定期舉行導師會議、學生幹部座談會,師生可面對面溝通解決問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可申請就學貸款,本校亦提供學生工讀之機會。
心理輔導組設有學生的「溫馨歇腳處」,學生可在此看書、看錄影帶、聚會或參加各式活動,包括個別諮詢與諮商、心理測驗與解釋、各項成長團體與工作坊、心理衛生研習活動與課程等。
本校「活動中心」內附設學生餐廳、便利商店、圖書文具店、社團辦公室、小型會議室等,是師生休閒、聯誼據點。其左右兩側為五層樓之學生宿舍,合計1,340個床位,提供學生安全、寧靜、便利的居住環境,本校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除設籍臺北市、新北市捷運通行地區或有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自由、財產安全之虞者外,均可提出申請,並依床位優先順序分配住宿,剩餘床位由其他年級同學抽籤決定。
在健康服務方面,除了大一新生健康檢查、營養及健康諮詢、一般外傷之處理與緊急救護之外,衛生保健組提供拐杖、醫藥箱等器材借用,及身高、體重、體脂肪等檢測服務。在健康服務環境方面,定期檢驗飲用水水質、校園登革熱病媒蚊巡檢、教室光照度檢測及餐飲衛生督導,並配合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計畫,經常舉辦各類健康相關專題講座、體重控制班及急救訓練等活動。
在課外活動方面,本校計有康樂性、服務性、聯誼性、學術性及綜合性社團五十多個;各項社團藝能活動、系際班際體育競賽及音樂會、體育表演會、學生美展、各類成果展等,於校內蓬勃發展,甚至走出校園與社區及輔導區國小合作,深獲好評,充分展現活力的校園文化。
本校開設有國小教師、幼兒園教師及特殊教育教師等教育學程,並同步提供雙語師培課程,以培育卓越之國民小學師資為目標。本校有完善之教育實習制度,除附設實驗小學作為當然且最直接之教育專業實踐場域外,目前亦已與七百餘所教育實習機構簽訂教育實習合作契約,並出版實習輔導通訊,加強教育實習輔導,提供教育相關產業就業資訊,辦理教師資格考試及教師甄試講座活動等,提昇學生就業競爭力。
本校亦透過教授實地到校巡迴輔導,辦理各學習領域教學研習,提供國民教育雙月刊與地方教育輔導叢書予輔導區各國民小學教師參考,溝通教育革新觀念,協助國民小學進行教學困難改善,提昇國家教育品質。
本校為推動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創新精進,多年來提供豐富且多元之進修課程,成績斐然。
目前開辦班別包括: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中小學校長領導實務與專業發展碩士學分班、學士學位班、碩士學分班等,另提供專為社會人士規劃設計之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專班及短期專業學分班,同時也接受政府機構及公民營企業委辦各類專業人才培訓班,上課時間配合委辦單位之需要,規劃於日間、夜間、週末假日或寒暑期。
此外,本校並積極朝創新與多元方向發展,開辦各類實用之進修及推廣教育課程與研習活動,包括生活知能、人文知能、藝術文化、健康休閒、領導管理及知識科技類等,以配合時代脈動,符應民眾實際需求,並促進社區發展。
本校在教育部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辦理之93學年度大學評鑑中表現傑出,領先其他教育大學,未來仍將秉持優良的傳統及淳樸堅毅的校風,不斷地追求成長、創新與發展。下述六項行動策略為未來努力重點:一、發展成師資培育「精緻化」與教育學術研究「卓越化」的高等教育學府;二、以教育本業的核心能力為主軸,創新拓展相關學術領域,逐步達成多角化經營;三、發展成學術研究與教學及推廣服務兼重的教學型大學;四、各項教育資源的投入與分配,將依(一)師資培育、文教行政人員培育,(二)教師及文教行政人員在職進修教育(碩士學位),(三)文化暨數位服務產業人才之培育等,三項工作並重發展;五、經驗輸出與理念技術引進兼重,以加速國際化腳步;六、加強組織改造,簡化行政流程及提升領導效能。綜而言之,本校未來將培育適量、適性的優質教師;發揮核心能力,加強教育學術之研究;並開拓教育與其它產業結合之領域研發。藉著發揮揚優創新、以變應變和追求卓越之精神,培育富有教育心、師範品之人才。